健康新知

Welcome divider

提供家長最新、最詳細的育兒常識,讓我們的寶貝健康快樂的長大。

健康新知


寶寶 需要情緒引導

小寶寶會有情緒嗎?需要從小做好情緒引導嗎?

由於常在以EQ為主題的講座上被詢問類似問題,也因為當年在兩個孩子成長過程有些不當的情緒處理,因此到了皮皮日漸長大時,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,情緒管理成了全家共同關注的課業。

爸爸,抱抱!

皮皮剛滿六個月大時,有一天中午,皮爸從公司返家,由於急著進入臥室脫換衣物,因而忽略了趴在地板上小寶寶的感受。

這時皮皮還不會爬動,更不會東奔西跑,因此當爸爸轉身入內而不見身影時,他竟然情急的哭了。

「哭」應該是嬰兒在這個時候最能表達的方式,幸好皮爸聽到哭聲警覺到自己的疏忽,趕緊走出來,妙趣的是皮爸裸著上半身,還特別優先洗淨左邊的肩膀,說是要讓兒子有個舒服乾淨的地方來依靠,哈!這時只見皮皮的淚珠已滾到頰邊,然而在溫馨的懷抱裡,臉卻笑開了,他還用右手很有節奏地輕拍皮爸的背後,彷彿說:「爸爸,你做對了,這就是我需要的,來,給你一點鼓勵!」

看到還不會用言語表達,也不知道大人會有什麼反應的baby卻如此真實地索取關心,身旁的我忍不住讚嘆,也自我提醒-情緒的滿足對任何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。從小我們很自然地向周邊的人索取關注和疼愛,而大人適時適量的回應正好銜接了baby的害怕和無助,哪怕是剛進門的動作,為人父母事先和子女打個愛的招呼,還是自顧自地做自己的事,都會引起孩子的情緒波動呢!

跺腳生氣了

生氣跺腳似乎是有些人的習慣,可是當年最早一次是為什麼而跺,又為什麼有人會持續到進入社會,還會對員工跺腳、對客戶跺腳、對子女跺腳呢?

2003年8月22日,皮皮剛好滿1歲4個月,由於暑假大熱天,皮皮想進浴室玩大澡盆的水,皮媽認為剛才已玩過一趟,不再答應,結果我見識到皮皮第一次發脾氣。

皮皮站在房門口走來走去,又甩轉身子、又跺腳,他正在表達怒氣呢!這時皮媽坐在客廳的椅子上,兩個人相距約五步路遠,皮媽堅定但溫馨的語調說:「對,我們現在不玩水了!」

皮皮這時是聽不懂大人說話的意思,但是光看皮媽搖頭,又不靠過去開門,他大約知道沒有玩水的機會了,因此前後發了約一分鐘脾氣,後來知道再吵也沒有用, 於是跑向媽媽,尋求抱抱,皮媽這時仍堅定如山地坐在原位,不過她已笑著臉、張開雙臂迎接兒子了。

接下來,皮媽沒有繼續教訓兒子,也沒有囉唆地解釋為什麼不能再玩水,當皮皮剛坐到皮媽腿上玩起唱兒歌的遊戲,他已經忘掉剛才的怒氣,從此再也不再見到他跺腳生氣的情景。

再想辦法試試看

許多小朋友在畫不到自己喜歡的圖樣,或做不到滿意的勞作,往往會把蠟筆摔在地上,或把色紙捏成一團,然後嚎啕大哭,這時有的爸媽直接責罵子女沒耐心,或為了哄孩子而接手完成作品。

小朋友多少都要經過眼高手低的重新調整過程,1歲半左右的皮皮也曾經想把玩具車放入小盒,結果因為裝不下而生氣地哭泣,這時候我拿起另外兩、三輛小玩具車重新示範,一邊解釋這個盒子只能裝小車子,大車子需要更大的盒子,就這樣來去重複地把小車子放入小盒子、大車子放入大盒子,皮皮的注意力轉移到觀察不同的容器,並且試著自己放看看,這時他的挫折感也減少了。

一般而言,小朋友最明顯看得到的情緒就是「生氣」,父母在這個時刻千萬不要立刻貼上標籤,說他:「你就是沒耐心」 「你的脾氣很壞 」 「你不乖,你很吵」,在他稚嫩的心靈裡渴望親手達成一些目標時,最需要得到鼓勵和引導。這時,父母只需要花個五分鐘左右來聆聽和模擬示範,小朋友有了明白,情緒就自然安定了。

「想辦法試試看!」我常聽到皮媽如此對皮皮說,似懂非懂的皮皮在玩玩具或玩遊戲時,似乎多了一分耐心。

Image